close

127177422545486001  

 

暴力小孩 爸媽揍出來的?

華人傳統觀念認為,「棒下出孝子」,打屁股教育孩子天經地義。孩子不聽話或做錯事的時候,只有用打屁股或其他體罰才能讓孩子明理,保證類似錯誤不再犯。但最新研究顯示,打屁股(spanking)教訓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,挨揍的孩童可能短時間內遵從父母意願,但長大後更易出現攻擊行為。
路透社報導,一項最新大型調查顯示,挨打的孩子出現打架、摔東西、欺負其他小朋友等攻擊行為的概率是同齡孩子的兩倍。此前曾有研究得出類似結論,但沒有考慮兒童的攻擊傾向和其他可能影響兒童性格行為的因素。

新研究雖然未確立體罰與攻擊行為的因果關係,即體罰會導致孩子的攻擊行為,但在排除其他變數外,仍證明挨打與攻擊行為之間有關聯。這項研究發表在「兒童科學」期刊上。

研究負責人、新奧爾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泰勒(Catherine A. Taylor)表示:「因果關係很難建立,但兩者確有關聯。有鑑於此,我們建議家長不要打孩子屁股,謹防孩子『以暴反暴』。」

泰勒及研究小組從美國20個大城市現有家庭人口研究中抽樣,選取有三歲孩子的母親進行採訪,等孩子年滿五歲後再對母親跟蹤採訪。參與研究的2500名兒童中,超過一半的兒童在採訪前一個月內曾挨打。一個月挨打超過兩次的三歲兒童,到五歲時出現攻擊行為的概率比其他孩童高出兩倍。

儘管研究結論很大程度上源自於受訪母親的描述,研究人員也對兒童專業協會反對體罰孩子的建議進行考量,美國兒童科學協會和美國心理學協會都建議父母不要打孩子。

密西根大學研究人員博曼(Sandra A. Graham-Berman)認為,此項研究結果可信度很高。她說:「研究顯示,孩子挨打確實會導致攻擊行為。」

博曼領導的美國心理學協會項目小組正在綜合分析有關體罰的研究。她說,打屁股往往可以短期內讓孩子「聽話」,但長期看來並不能糾正孩子行為,反而有潛在危害。

許多心理學家建議,如果孩子作錯事,可以採用「time-out」或其他管教方式。如果這些都不奏效,父母需要等自己怒火消除,再跟孩子溝通問題所在。

調查顯示,高達九成的父母會動手打孩子。泰勒建議:「兒童需要引導和約束。但是父母應該盡量採取正面的、非體罰的規範措施,避免動手打孩子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t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