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09071017421452--ss  

 

【分享】★ 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 ★ 
文章: 《遠見雜誌》 第271期 (作者: 洪蘭)

最近因為經濟不景氣,飛機班次減少了許多,這次去美國開會,有好幾個教授會後沒有班機馬上回家,要等到半夜,所以主辦的教授便請我們去他家烤肉消磨永夜。在那裡我見識到了「尊重」的力量。

有一位瑞典教授因為褓姆聖誕節休假,去了加勒比海曬太陽,所以把五歲大的女兒帶來開會,旅館有照顧小孩的服務,但是現在退房了,她只好把女兒一起帶來。

因為她女兒是晚宴中唯一的孩子,沒有玩伴,加上環境陌生,所以寸步不離地黏著她媽媽。

這位瑞典教授研究的領域與我相似,我很想跟她請益,正在躊躇該怎麼安排,談話才不會被孩子打斷時,她微笑地把孩子抱在腿上,跟孩子說:「仔細聽我們說話,等一下我們有問題要請你幫忙。」

我們每談十分鐘左右,她就抓著談話的尾巴低頭問懷中的女兒:「你可以告訴我們XXX是什麼嗎?」孩子很高興地講她所知道的,母親微笑讚美說,「講得很好。你不覺得我的女兒聰明嗎?她才五歲耶!」孩子興奮得臉都紅了,更加注意我們的談話。

我們又接著談正事,談一會兒,她又把注意力拉到孩子身上,我突然發現這是高招,把孩子變成局內人,讓她參與談話,她就不鬧了。

●尊重孩子,教他談話的藝術
人都喜歡被人注意,被人諮詢請教時,感覺尤其好。孩子平日不肯安靜聽大人說話是因為她覺得被冷落,很無聊,假如你能把孩子帶進談話之中,她是參與者,就不會感覺無聊了。
尤其找個她可以回答的題目問她,讓她有機會表現,人是好為人師的,大人肯諮詢她的意見,把她當大人看待、看重她,她會很高興,很有面子,就會乖乖坐在媽媽腿上聽大人說話了。這樣做同時也教她談話的藝術,它是輪流說,不是一人獨白。

瑞典教授的做法,不但教了孩子在公眾場合應有的態度和行為,也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。尊重是一個很奇妙的心理感覺,愈不被人尊重的人,愈希望人家尊重他。
尊重會帶來自重自愛。如果尊重他,孩子就會為了這份尊重,自我約束。很可惜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,很少感受到大人的尊重。

有一位客座教授的孩子在台灣讀了一年的書,要回去時,我問他,台灣和美國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裡?
這位三年級的小朋友想都不想就立刻回答「尊重」。他說美國的老師尊重學生,會用「請」;中國的老師常用命令的口氣,會用罵的方式跟學生說話。他的回答令人驚訝,但是仔細一想,他的觀察還有幾分道理,父母和老師對孩子的看法,會決定這個孩子的前途,我們一定要開始學會尊重他人,包括孩子在內。

亨利.詹姆斯(Henry James)說:人靈魂最深的渴求是被人瞭解(The deepest hunger of human soul is to be understood.)。教育孩子談話的藝術是邁向這個瞭解的第一步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t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