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001558d90b330a0c70691b  

 

 

按理說,吃飯是人的先天本能,餓了自然就想吃,不需要刻意去進行後天培養。可是現在,越來越多的孩子都存在“吃飯難”的問題。到吃飯時間了,還是放不下手中的玩具,需要一邊玩玩具一邊喂,或者是不肯關掉電視機,喜歡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飯。吃一頓飯,至少要花上半個小時甚至更多的時間。很多媽媽把孩子吃飯比喻成像打仗一樣,很累,覺得很煩惱。
在這裡,給各位家長介紹五種妙方,希望能帶來幫助。

第一、不要任意給孩子吃零食
很多家長對孩子吃零食都不做控制,孩子想吃多少就吃多少。這樣,孩子零食吃多了,很有可能會造成他們吃飯沒有胃口。尤其是在飯前,孩子如果吃多了糖果、巧克力等高熱量的食品,會導致他們沒有饑餓感,任憑飯菜再怎麼美味,也比較難引起他們的食欲了。所以,家長要注意,平常不能沒有節制地給孩子吃零食,要控制好量。最好能控制孩子每天只吃一種零食,分量不能過多,不要讓孩子吃口味重的零食,可以讓孩子多吃水果、優酪乳、牛奶、番茄,把這些當平常的零食來吃,既能解饞,又有營養。

第二、讓孩子參與做飯的過程
相信不少家長會有這樣的感覺,如果是自己做出的食物,相對於其他食物來講,會更加地覺得美味。因此,為了讓孩子對食物產生興趣,可以讓他們參與到做飯的過程中來。首先,可以帶孩子去買菜。買菜的地點可以挑選環境比較好的超市。在買菜的過程中,家長還可以教孩子認識商品的種類和價格。在教孩子認識商品的同時,還可以適時地考考孩子的計算能力。在這樣的環境下,孩子會比較樂於學習。
在廚房,可以讓孩子幫忙洗菜、摘菜,做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。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時,會比較有興趣去嘗試。可能他還會很開心地對爸爸進行炫耀:“爸爸,這個菜是我摘的,這個菜是我洗的!”

第三、營造輕鬆愉快的就餐氛圍
要讓孩子覺得,吃飯是一件愉快的事情,需要很認真地去完成。而且,這項任務有它固定的流程:在吃飯之前,必需先洗手,然後把椅子放好,幫媽媽端菜,或者擺放碗筷。讓孩子有種小大人的感覺,認為自己在做一件很神聖的工作。
家長可以給孩子介紹食物。尤其是新的食物,在孩子吃之前,可以告訴孩子這種菜大概是什麼口味的,必要時,可以告訴孩子,這是某個他所喜愛的卡通人物或者英雄人物也喜歡的口味,引起孩子的興趣。如果是女孩子,可以告訴她,吃了這些菜,可以變得更加漂亮等等。一些孩子不愛吃的菜,可以取一些可愛好聽的名字,結合一些童話故事,激發孩子嘗試的興趣。
家長要切記,千萬不可在餐桌上教育批評孩子。因為這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食欲,還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和吸收,甚至引起胃病。所以,營造好的就餐氛圍十分重要。

第四、吃飯要定點定時,專心致志
對於孩子來說,“三餐一點”較為合理。每餐間隔4小時左右,這樣,可以讓寶寶食欲大振,主動吃飯。吃飯的時候,一定要讓孩子專心,不能讓孩子玩玩具、看電視。如果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,就會影響食欲。細心的家長會發現,如果孩子邊做其他事情邊吃飯,經常會把飯長時間含在嘴裡,吃飯變得特別慢。必須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就餐習慣,吃飯的時候必須坐在自己的位子上,不能東跑西跑,否則孩子容易被食物嗆住。進餐時,家長不可催促孩子,不可講與吃飯無關的事情讓孩子分心。

第五、適當運動,讓寶寶胃口大開
孩子的運動量與飯量是有著密切的關係的。運動量大了,體能消耗大了,胃口就自然會增長。多多運動,對孩子來說,是有好處的。但家長也要切記,至少要在運動半小時過後才可以進食。雙休日,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,呼吸新鮮空氣,適當的戶外運動,既可以增強體質,又有助於讓寶寶胃口大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oots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